尋訪沂蒙精神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魯網(wǎng)11月28日訊(記者 張銘芳)用乳汁救傷員的紅嫂明德英、舍子擁軍的方蘭亭、寧死不屈的呂寶蘭、永遠的新娘李鳳蘭……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沂蒙革命史。11月28日,“尋找沂蒙精神地標·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采訪團在沂蒙革命紀念館,被沂蒙人民的英雄事跡震撼和感動,深切感悟到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
“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個兒子,送戰(zhàn)場”。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臨沂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當時根據(jù)地420萬人,有21.4萬人參軍參戰(zhàn),120萬人次擁軍支前,有10.5萬名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進群體。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在解說員帶領下,大家參觀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紅色影視教育、黨史陳列、沂蒙革命精神研究、群眾路線展示等展區(qū)。采訪團成員重溫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和人民軍隊為了沂蒙人民翻身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事跡,沂蒙人民堅定信念跟黨走,挺身而出、投身斗爭的革命歷史,深刻感受到了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中形成的沂蒙精神。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聽著革命故事,看著老照片,采訪團成員無不動容。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沂蒙人民與黨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繪就了輝煌壯闊的歷史畫卷;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鑄就的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血肉相連最真實的寫照。
沂蒙革命紀念館由建筑設計大師程泰寧先生主持設計,設計方案外方內(nèi)圓,建筑形式簡潔樸實,體現(xiàn)質(zhì)樸高尚的沂蒙精神;暗紅色基座穩(wěn)扎大地,暗示沂蒙精神的革命根基;兩組支座承載建筑上部主體,象征著沂蒙精神對革命勝利果實的重要支撐;中間貫穿上下的紅色筒體,寓意著沂蒙精神中流砥柱的強大作用。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英雄的事跡令人敬仰,榜樣的精神讓人追隨。采訪團成員紛紛表示,要牢記黨的光輝歷史,自覺踐行初心使命,將沂蒙精神融入血脈,當好紅色傳人,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主題活動圓滿結束2019-04-22
- 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 重溫血與火的革命歲月2019-03-26
- “尋找沂蒙精神地標·全國主流媒體臨沂行”活動圓滿結束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