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習慣決定書法的習氣
發(fā)布者:鄭州市模特協(xié)會
(壹)
從歷史上的書法批評來看,很多書法作品被指是有些習氣的。書法的習氣,實際上是指書法作品的某種定式風格或姿態(tài),是一種程式化現(xiàn)象。其實也可以說是書法的一種結殼現(xiàn)象。習氣往往被人當做一種書法的個性,其實也的確反映出一種作者習慣化的藝術個性。
書法不同于畫的地方,可能就包含著這個問題。畫所表現(xiàn)的對象是具象的,而且很多畫有寫意的成分,因而作者為了表現(xiàn)什么,往往在畫中形成一些習慣的程式或習氣,也可以叫做特色或個性。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說是畫家成功的標記,以此為傳承,可以區(qū)分出不同的畫派。對于書法,這個問題可能就要復雜得多。由于書法藝術的對象,即所追求的書法之美目標或孫過庭所說的楷則,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存在,雖然要表現(xiàn)于具體的書法形式中,但并不能局限地體現(xiàn)在任何一種幾種具體的書法形式或特色上。書法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或特色個性,對于書法之美的表現(xiàn)形式都只是片面的和暫時的。因而書法的習氣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書法的習氣也可以看成是是書法個性或特色的表現(xiàn),從而可以構成不同的書法風格流派。但另一方面,習氣是把這種片面的表現(xiàn)方法固定化,這對于書法的表現(xiàn)力就只是一種局限性,對于表現(xiàn)書法之美乃是一種弊病。
書寫習氣的產生也有二重性,這是一個既有一定客觀性,又有一定主觀性的現(xiàn)象。出于個人的藝術審美偏好,個人的藝術個性在書寫中會自然而然流露出來,這是習氣產生的客觀性與必然性。人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往往重視于把偶然出現(xiàn)的成功或技法固定化,并逐漸積累起來,以形成自己的書法程式。應該說任何人的書法學習都必須遵循這種方法,這也是習氣產生的來由。然而一定程式的產生,既標志著一定的成功,也標志著一定的局限,成功與錯誤總會相隨。如果僅僅以此而津津樂道或沾沾自喜,把它當做一種書法的成功,那么真正的就是一葉障目,不知天外有天,就會有害。
(貳)
討論這個問題,涉及到書法藝術表現(xiàn)的對象是什么,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一種觀點認為,書法表現(xiàn)的內容終歸是自己,及自己的個性。這是主觀論的觀點。正是因此,書法理論中,也常常有突出地強調書法的藝術個性問題。把書法的個性與特色,當做成功的標志,把沒有個性或特色的書法,稱之為不成功的書法,或者“奴書”。把書法中的個性特色,甚至書法的習氣,作為自成一家與自成一體的贊美性評價。為了避免奴書,其途徑就是要有意識地表現(xiàn)出一定的習氣來。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習氣也成為一種藝術目標。因而習氣的產生,不僅是必然和必須的,而且是一種主觀的故意。
書法的功能能夠表現(xiàn)心性,表現(xiàn)藝術個性,這是沒有問題的。書法藝術必然會在個性與個人的審美中進行,這也是沒有問題的。這是書法的功用或工具作用。書法的功用或工具作用,不是書法表現(xiàn)的對象,就像工具與目標不能等同一樣。書法表現(xiàn)的對象是楷則或書法的美學原則,唯美為對象。借助書法表現(xiàn)的個性或心性,則僅僅是個性或特色的特征,本身不涉及優(yōu)劣美丑之分。如果把書法表現(xiàn)的對象確定為表現(xiàn)個人的心性與個性,完全成為主觀的對象,那么就會產生很多疑惑。首先,否定了書法藝術審美的統(tǒng)一性。個人的審美不同,個人認為*好的,那就是**標準,從而審美標準就會分化。其次,也就否定了書法這種表現(xiàn)形式的藝術特征。表現(xiàn)個人的心性或個性,還有更為直接的手段,比如畫的形式,及詩歌的、音樂的等等形式,何必通過書法這種曲折而費事的間接而抽象的形式。
書法的對象是抽象的形象。這種特點導致書法藝術之美也是抽象的,是超出世界萬物具象的形象綜合或集中之美。這種抽象也包括書家個人的審美具體性。能夠集中所有書家個人的審美具體性,成為一種統(tǒng)一的書法形象美。這種統(tǒng)一的書法之美,具有審美的統(tǒng)一性,形成書法的表現(xiàn)對象。書法表現(xiàn)的對象與形式,在藝術抽象這一點上具有一致性。另外,書法是歷史的文化現(xiàn)象,作為一種文化傳承而存在。任何書家對必須面對這種歷史與傳承,也脫不開這種歷史與傳承。這種歷史性,對于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比如文字的規(guī)范性及各種書法要素的存在,都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書法的審美對象,對于書家個人來說,是一種客觀性。
孫過庭關于“思通楷則,少不如老”的論斷,用楷則二字,實際上已經表述了書法藝術對象的全部性質,也包括了它的客觀性。書家的思維及實踐都是在為此而努力。
(叁)
需要弄清什么叫“奴書”的問題,也就是弄清書法追求的目標問題,或弄清書法的藝術規(guī)律問題。對于書法來說,奴書的概念應當慎用,不宜籠統(tǒng)地或一味地排斥奴書。這里的關鍵在于為誰作奴。如果為某種具體的書法形式所局限,就是為某種具體形式為奴,會關閉追求書法大美的繼續(xù)探索之路,這種奴是低水平的與不值得的。具體的書法形式并不是書法追求的**目標。如果說有貶義的奴書,那么這就是有貶義的奴書。如果以楷則或書法之美為目標而為奴,那么遵循的乃是書法藝術的規(guī)律,就要不斷探求書法要素的藝術表現(xiàn)力,同時轉換書法盡可能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與方法,從而進入書法表現(xiàn)之妙境。如果說這是奴書,那么這正是書法藝術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這也是學習書法的正確道路。
沈括主張的“奴書”的觀點,是正確的。那就是說,對于書法追求的楷則或抽象性藝術美目標來說,任何書法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都是片面和暫時的。
任何人學習書法總是要從具體的書法形式入手,這是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誰也不能避免的問題。書法的道路也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淺入深,從低到高的。就是某些人的書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比起書法藝術的無限內含來說,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其所掌握的書法技法及表現(xiàn)形式畢竟是十分有限的??纯磶浊陻蛋俅说臅ㄑ葑儦v史與成就,一個人終其一生,能夠學到多少。即或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同樣有繼續(xù)向傳統(tǒng)學習,并進行創(chuàng)新的巨大任務。在書法這個特殊的領域,一技之得與一孔所見算得了什么,任何人都永在途中,難以驕傲得起來。
真正的好的書家,卻總要永不停止地探求書法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方法,永不停止地探求與展現(xiàn)書法那常變常新的無窮表現(xiàn)力。也就是永遠處于為“奴”的地位,這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而是書法的藝術本質或藝術規(guī)律。永遠為“奴”的觀點,是防止書法結殼的利器,也就從理論上堅決地排斥書家把個人的習氣帶進來。
(肆)
人們往往為書法中的習氣或過分程式化為目標,學習者也往往力求模仿這種特色個性或程式而殫精竭慮。這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會使人們從主觀上有意識地制造某種書法習氣。習氣,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通常都是主觀使然。
書法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固然會演變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在形式的外殼下,包含著書法要素及其內涵的發(fā)展變化,要素的表現(xiàn)力越來越豐富與復雜。正是這些要素及內涵的發(fā)展變化,支撐了書法的歷史進步。只注意其形式,不注意其內涵的變化,只是見枝葉而不見樹木而已。書法的歷史成就,不僅僅是看其形式上的新奇,而要看其書法要素及內涵的變化,也就是表現(xiàn)力與表現(xiàn)方法的變化。有的形式上的新奇包含著要素的變化,有的形式上的新奇,卻不包含要素的豐富變化,甚至是淺層次或低級形態(tài)的變化。低級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什么歷史價值,也不能支持或稱之為真正的自成一家或自成一體。
人們習慣于做主人,鄙視為奴,這無可厚非。但在書法領域,把脫開前人的主觀任意為成就,當做自成一家與自成一體,甚至把帶有自己的習氣作為成就,其實這是僅僅局限于形式而言的。判斷書法的成功,主要在于分析其書法要素及其表現(xiàn)力方面。基礎的方面是筆法,筆法的精妙是一切書法表現(xiàn)力與成就的基礎。書法發(fā)展的歷史演變軌跡,就是筆法為基軸的各種要素豐富復雜變化的歷史。繼承書法要素的巨大傳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是書法的基本歷史任務,本身也就是書法的歷史成就。書法的本質在于傳承。個人學習書法的道路與書法發(fā)展的歷史邏輯是一致的。個人書法的成就也主要在于筆法等要素與方法的繼承,和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這就包括繼承筆法等要素及方法演變的最新歷史成就,只有在這種基礎上,才能百尺竿頭。這種繼承與創(chuàng)新,才能是有意義的。在這種基礎上,才能有真正的自成一體或自成一家。僅僅從個別形式上劃定自成一體或自成一家,是靠不住的。
如果以楷則或書法之美為永恒的追求目標,就應當甘為俯首,甘做這樣的奴書。轉益多師,不必局限于具體的某種形式,也不必為自己的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努力學習古今不同的書法形式及書法表現(xiàn)方法。師從越多,登高望遠,才會發(fā)現(xiàn)一山比一山風景更美,就越是難于固定于一定的程式。越是難于局限于某種簡單的形式和方法,就難于結殼,也就會發(fā)現(xiàn)習氣只是一種孩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