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聲樂自我訓練的小技巧
發(fā)布者:石家莊藝暢藝術培訓學校
隨著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精神的需求,人們本身自我完善的越來越成為生活的追求。有很多朋友喜歡進K娛樂,欣賞演唱的范圍也不再滿足于通俗歌曲,優(yōu)秀的民歌美聲作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歌唱愛好者的歡迎,但是美聲民歌唱法長期作為象牙塔里的所謂“高雅藝術”,讓很多歌唱愛好者望而卻步。怎么揭去這層神秘面紗,讓更多的民歌美聲愛好者不只是欣賞,而是較專業(yè)的演唱好這些作品,本人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一些通俗易懂,簡單易練的小竅門供大家參詳: 我們的歌唱樂器主要是由繃緊的聲帶和往后繃緊的軟腭組成,在氣息的作用下聲帶首先震動通過喉部管道直射軟腭,軟腭同時震動引發(fā)頭腔共鳴,這時你就可以發(fā)出歌唱家般自在而又極富金屬感的完美聲音.那么具體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什么途徑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1.練習吹蠟燭。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過吹擺放很遠蠟燭的經(jīng)歷,這時候,你會感到腰部外擴強烈,同時你的口腔后面軟腭向上高高隆起像教堂頂(我把這個頂叫做大圓頂),感覺氣息不止是吹向蠟燭,更有一種向上壓迫軟腭的感受。整體感受是身體像一個漲滿氣的皮球,沖向腰部和大圓頂,這個體會就是所有歌唱家在演唱時*重要的感受,并且越是高音越強烈。只要你在歌唱中能夠像吹蠟燭一樣體會到聲音向腰部和大圓頂延伸,你就是歌唱家,自己慢慢體會吧!(建議:每天練習吹蠟燭5分鐘,練完之后試著用“u”母音順著吹蠟燭得感受練習,體會歌唱中的吹蠟燭感覺。)
2.拼命貪婪的吸綠豆沙的感受。有時候生活中喝綠豆沙,吸不上來,我們只得加大力度拼命吸,這時候的狀態(tài)也就是是歌唱家的歌唱狀態(tài),你仔細體會這時候的身體,你的腰腹部同樣越來越膨脹,也就是氣沉丹田的感覺,同時口腔里面的口后部分也就是軟腭上方向上隆起,這時候與吹蠟燭**不同的感受是吹蠟燭口腔前面也是由空間的,而吸綠豆沙的時候口腔前面確是閉合的。相同的感受是都是氣沉丹田和形成大圓頂。(建議每次在做完想象中的拼命吸豆沙感受后,保持體內的氣息向丹田和大圓頂流動的感受,用“i”母音進行發(fā)聲練習,堅持一個星期應該會有效。)
以上兩個感受完全來自生活,簡單易練,練習難點是無聲練習向發(fā)聲練習轉換時必須保持聲音向丹田和大圓頂流動不變,吹蠟燭和“u”母音結合練,吸豆沙和“i”母音結合練習效果會更好。當感覺無聲有聲轉換很自然時,試著用一個單純的韻母(練吹蠟燭的用“u”,練吸豆沙的用“i”)不咬字唱完一首簡單的會唱的歌,類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在那遙遠的地方》,《大地飛歌》都是很好的練習曲目。在曲目演唱中要注意靈活運用這些感受,我們可以在身體中設定一個氣息流動的速度感,這個速度隨著聲音從低到高而加快,從高到低而減弱。
最后強調一點: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結合鑒賞歌唱家的歌唱,透過歌唱家的歌聲體會歌唱家的吹蠟燭感受和吸豆沙感受,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