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詳情
- 上課校區(qū)(1)
心理學是一門讓人神往并充滿遐想的:有人認為心理學神秘莫測;有人覺得心理學抽象虛幻。大眾媒體特別是影視劇中的心理學是神秘而神奇的。那么真實的科學心理學到底是什么樣子呢?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它來源于人們自身,并且深嵌在我們實實在在的生活里,滲透在我們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中。
在青島這座快節(jié)奏的城市中,你是否正肩負著重重的工作壓力?是否開始有了對事業(yè)的倦怠?還是正在為復雜的職場人際關(guān)系煩惱?無論答案是與否,來學習心理學吧。學心理學,改變自己,做親朋好友的心理健康領(lǐng)航人!興趣學習,助人自助!幸?;橐?、親子教育不求人,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心理咨詢師!
【培訓目的】推廣和普及心理學知識,讓學員能夠有和心理學老師零距離交流和參與心理學個人成長講座及沙龍的機會。面對面的互動教學,讓您體驗不一樣的心理學與生活,開啟您新的生活旅程。考證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qū)W習心理學,用心理學點亮生活智慧,最終讓心理學服務于我們和我們的生活。
【培訓特色】無論您選擇任何職業(yè),心理學知識都使您價值倍增,為您打開人生的另一番精彩!
特色一:專業(yè)輔導。機構(gòu)注重教學質(zhì)量,堅持專業(yè)人做專業(yè)事!聘請師資,來自青大的心理咨詢專家、教授及資深的教育心理專家等,令我們的課堂更加彰顯實效、實踐、實力!
特色二: 學習實踐:學習過程中,學員可以接觸實際案例,觀摩心理咨詢流程,理論結(jié)合實際,強化教學效果
特色三:課后輔導:機構(gòu)每周組織一次微課,讓學員們從各種途徑了解心理咨詢行業(yè),幫助學員拓展視野,提升自我。
特色四:實習實踐:學員有機會在學習結(jié)束后參加案例學習和觀摩實踐活動,為學員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
特色五:專業(yè)服務:陳淑芬老師全程陪伴學員考試,讓學員們從身到心的放松下來,面對考試,保持好心態(tài),超水平發(fā)揮!不管是課程還是服務我們都會提供*優(yōu)質(zhì)的,我們一定盡全力為您做*用心,*全面的準備,你肯努力,我們不會讓你失望,一起加油!
【適合人群】不限工作和職業(yè),不限基礎(chǔ),對心理學感興趣者;聆聽權(quán)威老師精彩講授,摒棄單一理論學習,獲得更多實操經(jīng)驗分享者;想在心理咨詢方面取得建樹,學以致用,并順利獲得職業(yè)資格證書者及自我心靈放松,啟迪心智者均可參加學習。
【培訓目標】教材精講:基礎(chǔ)知識、技能知識與案例分析結(jié)合。綜合水平提升:知識、研究與實踐綜合運用水平的整體提升。 應用能力與情景訓練:案例分析與研究、模擬咨詢練習指導、總結(jié)與講評。全方位輔導:含考前串講、試題分析。
【培訓費用】三級心理咨詢師:面授 2980元(市場均價3500);考務費260元(教材免費贈送)級心理咨詢師:面授 3800元;考務費370元(教材免費贈送)函授2800元。三級晉升二級:2000元
【增值服務】*優(yōu)異者優(yōu)先吸納為我們的咨詢師隊伍
【資格認證】按國家職業(yè)標準要求,通過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相應等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資格證書》。此證書全國通用。
【報名手續(xù)】① 身份證復印件1份; ② 學歷證書復印件1份;③一寸照片2張、兩寸照片2張; ④ 4學信網(wǎng)學歷報告2份。
心理咨詢案例:“無情無義”的戀愛關(guān)系
心理咨詢師:陳興華老師心智模式成長課程學員 陳淑芬
求助者雙方一起坐在咨詢室互相抱怨對方:“你無情無義”。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可憐的受害者,女性求助者:“你需要保護我不受任何傷害,如果你不變得成熟一些,我們的事業(yè)也將一事無成。結(jié)婚后生活將會變的非常非常慘,走到分手也是你不改變造成的”。男性求助者:不是我不想改變,是你都不需要我了,我想改變的動力都被你的冷漠磨滅了。原本美好的戀情,最后以雙方都覺得受害的情況收場。當他們或喋喋不休或激情四溢或滿懷幽怨的痛說戀愛史時,我更多地感受到她們不過是在不停的咀嚼一塊兒已經(jīng)沒有味道的口香糖。越說越渴,越渴越說。
如何走出受害者模式的怪圈呢?
1、自我成長:每個人都在扮演受害者和掌控者的角色。受害總是渴望為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證實。最終也終于讓自己信以為真。我們會在電視劇、一些訪談里看到不止一個受害者節(jié)目——這種節(jié)目的形式往往是講述以“我比你更慘”的故事開篇。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你失戀了,你的朋友會聚集起來,陪你喝酒,說你上當受騙了;如果你被老板罵了一頓,你會很快被吸收進公司的受害者小隊,他們主要任務是一起討論自己的老板有多變態(tài)……我們每天浸泡受害者情結(jié)中,居然慢慢習慣,享受其中……享受是因為我們通過受害輕松獲得同情和幫助。除了職業(yè)乞丐,我們身邊也有更多人以精神乞丐為生。如果你想輕松地獲得幫助,*好的辦法就是哭慘哭窮,到處訴說自己的傷心事和糟糕經(jīng)歷,然后找?guī)讉€溫暖的人待著。你很快可以輕松地出賣你的悲慘,換得足夠的情感和幫助。裝著裝著,他們自己開始變得無能、柔弱,他們一邊把自己搞得更慘,一邊吸取越來越多的情感支持。他們的內(nèi)心半斤暗爽、八兩自憐,享受身邊人源源不絕的幫助。終于有一天,他們自己會完全進入自己編寫的受害者世界,這個時候業(yè)余受害者會升級為一個專業(yè)受害人士——成為一個“情感黑洞”(心理學術(shù)語叫做邊緣性人格),他們會無休止地尋求關(guān)愛,表現(xiàn)得猶如孤獨的棄兒,抑郁、酗酒、帶著過去的慘痛經(jīng)歷尋求幫助。當他們身邊所有的支持者都被他搞得身心俱疲、無力支持的時候,他們會大罵一句:“原來沒有人愛我,你們都拋棄了我!”然后跳到下一個好心人群體中去……如果沒有得到專業(yè)的心理幫助,這些人的的一輩子,都會以這個為生了。
2、疏解焦慮:這一焦慮來自于對受害者角色的不認同,不斷驗證自己受害者身份并以此獲得別人的幫助或者同情,她們也成為如祥林嫂式的不斷重復自己悲慘故事的人,最終陷入對自身生活和命運的焦慮中。因為無力解決問題,她們習慣了通過獲得別人的同情來暫時緩解他們內(nèi)心的絕望和痛苦,將內(nèi)心矛盾外化,最終成了她們熟悉和使用的應對問題的方式。
3、慢性成癮:都是別人的責任,雖然并不能真正的改變她們的出境,但卻是*簡單直接的出口。受害者,無論是博得同情還是獲取幫助,都讓她們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滿足”。受害者模式成了制造幻覺的毒品變成我們的心理嗎啡,我們通過它來逃離短暫痛苦,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控的長久折磨中去。受害者模式讓我們獲得短暫的快樂和安全,卻損失了自信、自省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命的掌控。因為受害者深深堅信,自己快樂與否、成功與否掌握在他人手中。對生命屈服有很多種,*可怕的是那種喜歡被奴役。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引導求助者做一個小游戲,深入一下受害者和掌控者兩類人的內(nèi)心小游戲。
一、受害者游戲
在游戲中,我讓求助者回憶一件讓他難以釋懷的你和女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求助者回憶:接到女朋友的男同事打來的電話:“我和你女朋友在交往,她沒有告訴你嗎?”
我引導他說出了他認為這件事情出來不是他的責任的想法:女朋友和我談戀愛還和她同事有關(guān)系,她欺騙了我。而且這么嚴重的人品問題她媽媽也不說她,我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時候有我問他:“不對啊,我剛才和你女朋友溝通,我的感受和你有些不同?是不是你也有點問題?”
“那她為什么和我手,難道不是和我分開是為了和她同事在一起嗎?
我繼續(xù)挑戰(zhàn)他:“是不是你沒有她同事優(yōu)秀啊。
“唉,你不知道,原來她下班我都去接她她那時總粘著我,現(xiàn)在都不讓我去接她。甚至讓我這段時間不要聯(lián)系她……最長不聯(lián)系的時間達到14天。”
“你也真不簡單,這么長時間不聯(lián)系也能忍受?!蔽矣檬芎φ叩恼Z言說到。他深陷無力中,看不到未來的任何可能性與希望。
我問他愿不愿意花3分鐘時間試試看?安裝一下這個心智模式,體驗一下這種感覺?這對了解自己,或者你女朋友,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求助者答應了。
你最難以釋懷的這件事是什么?(女朋友背著我和她同事交往)
你覺得這是誰的錯?(女朋友沒有一個好媽媽去引導她)
別人會怎么挑戰(zhàn)你的說法?(女朋友的媽媽說:她能做得是尊重女兒的選擇,真心希望他能有所改變)。
你會怎樣反駁他,這真的不是你的錯?(你女兒對我愛搭不理,我沒有改變的動力。葉子老師,你能讓她對我有需要嗎?)
我說不急,你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體驗受害者的時候,你有什么比較舒服的情緒?(我覺得自己無法接受,我能不能去找她的男同事問問他告訴我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比較不好的情緒?(我覺得很絕望心里就像有根刺。)
二、掌控者游戲
現(xiàn)在試試看掌控者的游戲吧。還是回憶剛才那件事,不過這一次,你要嘗試換一個版本,讓自己進入這件事情你可以負全責的方式來思考。我們一起找尋這件事的另外一個版本。
這件事情其實我是有責任的。說實話我感受到了我女朋友多次提出希望我變的成熟一些,和她媽媽說的是一個意思。他們就這件事情和我聊過多次,不過我那個時候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因為今天的屢教不改他們才對我沒有信心。那個男同事不一定真實存在,有可能就是和我提出分手的理由。
“作為女朋友的媽媽希望女兒找一個優(yōu)秀一點的男友是為女兒的幸福著想也沒有什么錯。如果你改變了,也許就不會走向分手了。”
“不過這也不能怪你,有些人活了七八十歲也沒有改?!蔽矣止室獍参康?。
“我既然愛我的女朋友就算有難度我也應該去努力改變而不應該采用漠然的態(tài)度。而且我完全可以用對她的愛當動力?!?/span>
“你這么一說的確是這么回事兒,你真的是太不幸了,要是早知道就好了,女朋友就不會手了?!?/span>
“現(xiàn)在也不遲啊,我來找你做咨詢了,你可以幫助我改變和成長呀!”
很好,你已經(jīng)有了新的思路?掌控者找到問題另外一面的同時,也找到了改變事情的可能性,從過去到現(xiàn)在。
你如果準備好嘗試你的掌控者模式的話?你愿不愿意花3分鐘時間試試看你剛才那件事的新版本是什么?
如果你能夠負責,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從這次咨詢開始,我要改變自己讓女朋友回到我的身邊。)
別人會怎么挑戰(zhàn)你的說法,幫你找到借口?(這么長時間都沒有改變,還能改變嗎?)
你會怎樣反駁他們,其實這也是我可以掌控的?(我能不能改變不是用言語表達出來的而是用行動表達出來的,也許短時間內(nèi)還不能讓你們一下看到效果。)
很好,到目前為止你的體驗非常棒,下面回答自己的幾個問題:
1.體驗掌控者的時候,你有什么比較舒服的情緒?(我突然找到新的方向改變自己讓你朋友回到身邊,我壞壞地說:不僅僅是為了女朋友,跟是為了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自己。)
2.你有什么比較不好的情緒?(我覺得有些后悔,一直在用小人之心猜測女朋友,如果找一點來找你就好了)
最后我問求助者可以從這兩種不同的模式中獲得些什么?
求助者說:作為受害者,*大的收獲是:發(fā)泄的快感、被同情、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大的損失是:覺得絕望、無奈、無助、無力感。
作為掌控者,*大的收獲是: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覺得自己可以應付一切,有動力去再嘗試。*大的損失是:有壓力,還好有你的幫助我覺得壓力小一些。
游戲總結(jié):你一直在當受害者,不停的被愛情所傷害,但其實,你也有可能就是肇事者本人,你沒有及時反思自己,卻把責任完全歸咎于都是對方的錯!然后,帶著這種自怨自艾、嚴重缺乏安全感的狀態(tài)讓女朋友離你越來越遠。這種“受害者情結(jié)”會讓你在痛苦又不反思的路上愈加沉淪下去,當你心里累積了太多的憤恨和不相信,你是不可能給自己找到幸福的,更給不了女朋友要的幸福。沒有成長心,只有抱怨和依賴,幸福就只是個名詞而已。
心智模式無法兼容,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當我們安裝一個受害者模式時,我們就只能看到那些讓我們覺得無力掌控的受害者感受。如果你安裝了一個掌控模式,你就能看到掌控者應該看到的東西,但也必須面對掌控者所需要的壓力。至于選擇堅強地掌控,還是自憐地受害?決定權(quán)在你。
在心理個案咨詢中容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
1、“用黑去掩蓋白”的邏輯,告訴來訪者,你很堅強,你一定能挺過來的,你的親人和朋友多么愛你,你要多去感受這些美好,而不要沉溺在分手地黑暗中……這樣的安慰,通常只會令求助者感到失望,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分手好像是不對的、不合理的、不應該的。
2、直接給求助者建議:所謂的建議其實常是無能的遮羞布。一個心理醫(yī)生,急著給來訪者一些建議,是因為咨詢師自己感到焦慮。要么,是滿足來訪者希望心理醫(yī)生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的角色,而無意中被動扮演這一角色?;蛘呤亲稍儙熥约嚎释缪葸@種全能的角色,于是不斷給來訪者提供建議。結(jié)果往往可能是因來訪者沒有接受他們的建議,令咨詢師感受到自己的無能。
3、提建議很容易,陪伴卻變得很艱難:在做咨詢中我們常常會幫求助者做野蠻分析。
有些求助者可能會要求咨詢師給他指點一條明路,但是往往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的,只有他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明路”。這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廉價的,缺乏理解的,也是難以收到成效的。陪伴意味著在要放下自己,站到對方的角度上,感受他的感受,聽懂他的故事。提建議很容易,而理解很難。所以,剛?cè)腴T的心理咨詢師,很容易頻頻給對方提各種各樣的建議。
此案例參考華哥分享之:這個世界沒人欠你(請關(guān)閉受害者模式)
我們總能聽到身邊有人不停抱怨,社會不好,領(lǐng)導不好,同事不好,學校不好,伴侶不好,孩子不好,老人不好……好像這個世界誰都不好,全都欠他的,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對不起他。這是典型的受害者模式。
傾向于做一個受害者,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一點建設(shè)性的作用,但為什么那么多人樂于做一個受害者?每天指責、抱怨,樂此不疲。
我想做一個受害者有很多潛在的隱性好處,比如可以博得同情、逃避責任、降低負罪感等等。
但我想受害者模式背后,更多的源于從小的成長環(huán)境所導致的自身的性格,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沒有責任能力,不接納自己等。
這導致了他們喜歡通過指責抱怨他人來獲得同情與支持,從而暫時提高自我認同感和存在感。
而實際上,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別人,而是以別人做為鏡子,看到的是“鏡中我”(社會心理學概念)。換句話說,你指責的不是別人,而是別人表現(xiàn)出來的你不喜歡的特質(zhì),而這個特質(zhì)恰恰是你自己*討厭自己的地方。所以說你每天在指責、抱怨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和受害者模式相對的是自行負責模式。如果你繼續(xù)做一個受害者,那你就是煩惱的源頭,如果你學會自行負責,那你就是快樂的源頭。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如果你發(fā)現(xiàn)身邊都是蒼蠅(不好的人或事),那么請不要抱怨蒼蠅,去想想為什么我會吸引它。記住,這個世界,沒人欠你。如果你不改變,你的世界不會改變。
-
市南校區(qū)
地址:山東路48號
電話:400-029-0976 轉(zhuǎn) **** 查看號碼
關(guān)于我們 詳情
課程培訓師介紹 陳淑芬衛(wèi)生部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注冊企業(yè)培訓師工商聯(lián)合會中心導師情緒與壓力管理訓練專家職業(yè)化與執(zhí)行力訓練專家歷任國有企業(yè)、外資企業(yè)和民企高層管理者,在職業(yè)化素養(yǎng)、執(zhí)行力、領(lǐng)導力、情緒與壓力管理等領(lǐng)域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與大量成功案例,在業(yè)界享有較高知名度與美譽度。曾在多本雜志刊物中發(fā)表文章和擔任多家媒體專欄特約心理專家。